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角 > 案例解读 > 地理标志

“小瓜子”成为“金名片”!看看这个地标赋能乡村振兴“县域样本”

发布时间:2025-03-31
责任编辑:王雪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摘要:近年来,长兴县聚焦“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农户利益联结”三大核心环节,将传统农产品长兴吊瓜子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实现了“小产品”向“大产业”的跃升。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有这样一种小小的瓜子——长兴吊瓜子,它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也肩负着乡村振兴的希望。长兴吊瓜子产自当地特有植物“栝楼”(俗称吊瓜),经过清洗、晾晒、炒制等多道工序后,成为可供食用的美味炒货。2008年,长兴吊瓜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年来,长兴县聚焦“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农户利益联结”三大核心环节,将传统农产品长兴吊瓜子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实现了“小产品”向“大产业”的跃升。从无人问津的普通炒货,摇身一变成为全国知名品牌,长兴吊瓜子的发展历程是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革新生产 实施全链管控

  以往,长兴吊瓜多由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进行小规模种植,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产量和质量均难以保障。为了提升吊瓜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振兴吊瓜产业,长兴县成立了吊瓜产业农合联,在抛渎岗村、东风村等主产区建设了7个标准化示范园,持续优化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管控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牵头制定并出台了《地理标志产品 长兴吊瓜子》地理标志产品市级地方标准,为长兴吊瓜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支撑,让整个产业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目前,在种植环节,当地精心引导种植户全面推行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培训的“三统一”模式,亩均产量提升20%,同时引进自动化炒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为了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让消费者吃得放心,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还开发了“吊瓜子溯源平台”,实现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追溯上链企业全覆盖。如今,消费者只需轻松扫码,便能获取产品的产地、加工等详细信息,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货架的全流程数据追踪和质量管控,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创新运营 打造“网红爆款”

  长兴吊瓜子是长兴县的“土特产”,在外地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都较为有限。2021年,长兴县吊瓜产业品牌指导服务站成立,成为长兴吊瓜子品牌化运营的关键转折点。该服务站整合了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的优势资源,为吊瓜子产业提供从品牌创建、使用到维护的全周期服务,推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率达到100%。

  近年来,长兴县为挖掘吊瓜子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开发了包括吊瓜造型书签、吊瓜种植文化故事明信片在内的文创礼盒,并定期举办“吊瓜子文化节”等充满吊瓜元素的民俗表演等活动。同时,依托“长兴鲜”区域公用品牌,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网络:在线上,依托多家电商平台销售,年销售吊瓜子2700吨,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在线下,布局景区特产店、商超专柜200余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全网触达”销售格局。2024年1月,“中国吊瓜之乡东风村”直播间开设,进一步便利了吊瓜子触达食客餐桌。截至目前,该直播间订单量约5万单,销售额达100万元左右。抖音平台“长兴吊瓜子”话题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将长兴吊瓜子打造成了备受瞩目的“网红爆款”。

  共享红利 实现合作共赢

  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认识到农户在吊瓜产业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因此,该局深入挖掘地理标志潜在价值,通过举办地理标志产品直播节、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扩大宣传,将生态旅游建设、历史文化传承等与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该县东风村与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培育出“越蒌3号”新品种,亩产从普通品种的50公斤提升至100公斤,吊瓜产业的示范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当地还成立吊瓜扶贫基地,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收购、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村民就近就业600余人次;全力打造“吊瓜主题生态园”,将种植观光、加工体验、农家乐等多种业态有机融合,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实现户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让农户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产业的深耕细作,让长兴吊瓜子实现“小瓜子”向“金名片”的跃升。当地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品牌化运营拓展市场份额,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同富裕,让长兴县以小小的吊瓜子为切入点,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样本”。(通讯员:孙建新 董雨婷)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浅谈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方法与培育策略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新著作权法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版权运用与保护(二)
新著作权法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版权运用与保护(一)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浅谈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方法与培育策略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