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赋能,油茶树变成“摇钱树”!
摘要:2016年,赣南茶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8年,“赣南茶油”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的加持让“赣南茶油”的名号越叫越响,产业发展日益蓬勃。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域内的油茶林进入采摘季。一颗颗新鲜油茶籽被第一时间送往工厂车间,历经筛选、烘干、粉碎等工序后变成一滴滴金黄透亮的山茶油,沁人的香气弥漫在山野林间。
“于都县是全国600个油茶核心发展区之一,也是赣南茶油的主产区之一,油茶种植历史源远流长,产出的山茶油绿色天然、口感上佳。”于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赣南茶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8年,“赣南茶油”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的加持让“赣南茶油”的名号越叫越响,产业发展日益蓬勃。截至目前,于都县油茶林面积已突破30万亩,茶油年产量超4000吨,带动5400户农户增收,这些数据如同一组组跳动的音符,奏响了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激昂乐章。
坚守品质 滴滴茶油似黄金
从山野间的油茶籽到餐桌上的山茶油,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于都县对地理标志产品品质的匠心坚守。
多年来,于都县农户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殊加工工艺,充分保留了赣南茶油中的丰富营养物质,用心守护着天然品质。在产业发展初期,当地农户们种植油茶树多凭经验,行距株距参差不齐,种植方式千差万别,导致茶油质量和产量波动极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从标准化建设入手,深度参与制定赣南茶油地理标志地方标准,规范保护范围、自然环境、加工工艺、包装运输等多项指标,进一步推动赣南茶油的标准化生产。
此外,于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监管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安全,以此保证赣南茶油的原汁原味:在生产源头,严格把控油茶种植与采摘环节,确保原料无污染;在加工环节,常态化监督卫生、设备运行和工艺执行情况,并利用监管平台对茶油小作坊实现生产加工全程可视化管理,推动赣南茶油产品合格率稳步提升。
然而,随着赣南茶油香飘四方,地理标志侵权行为如暗礁般逐渐浮现,市场上品质不一的仿制品给“纯天然”“无污染”的赣南茶油产品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此,于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各方力量,迅速组建知识产权维权队伍,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坚决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商标品牌强县战略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大宣讲”“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标准化实施培训”“地理标志保护及‘五进’”等活动的接连开展,让当地地理标志相关主体规范使用专用标志的意识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农户主动用标的热情。
产业增效 茶油飘香进万家
于都县赣南茶油产业的蓬勃兴起,离不开政策的强劲东风。近年来,于都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扶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将油茶列入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出台《于都县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着力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上深耕细作,坚持品质化培育资源、规范化生产加工、精品化打造品牌,有力推动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于都县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推动山地流转与承包经营,免费为农户提供优质油茶树苗,带动周边众多农户开垦荒地投身油茶树种植。”于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全县已培育出22家规模化油茶种植企业,成立36家油茶专业合作社,打造了25个油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示范点。
编制产业总体规划、建设产业基地、支持创新研发......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仅提升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还延伸了赣南茶油产业链条,研发出野生茶油、野山茶油等系列产品。走进江西赣木霖油茶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的油茶清理除杂、脱壳、压榨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我们正在全力开发‘赣木霖’系列产品,不断延展产品线,致力于让公司产品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公司基地每年茶油产量超过15万斤,线上线下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产品远销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品牌建设是赣南茶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于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打造地理标志品牌,通过统一产品标识、统一产品形象、加强品牌营销和宣传等举措,让赣南茶油香飘万家。当前,全县已培育出“赣木霖”“绿中源”“金开莱”等多个茶油品牌,形成以“赣南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为补充的茶油品牌体系,推动“赣南茶油”品牌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获得中部四省(鄂晋皖赣)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金奖。
如今,于都县逐步形成了从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到油茶果采集、生产、加工、销售的赣南茶油全产业链,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在这片土地上,“油茶树变成‘摇钱树’”的美好愿景正变成现实。(通讯员:王雨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