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运营热点问题解析》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前言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造、利用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知识产权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部署,指引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又重点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在新一轮的国家机构改革中,商标局和地理标志的管理部门并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了体制机制保障。在看到成绩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虽然我国专利申请数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首位,但是专利总体质量和效益不高,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高的专利较少,在关键产业和核心领域的专利占有比率较低,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原创技术薄弱,对外依存度高。企业、行业和区域专利布局意识不强,利用专利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能力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大量“沉淀”的知识产权资产,专利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仍很有限。
据全国技术市场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签订涉及各类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153040项,成交额为55.67亿元,同比增长9.78% ,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41.35% 。专利合同15220项,成交额为1420.47亿元,同比增长9.49%。其中,发明专利成交额为870.69 亿元,较上年增长19.15%。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6 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报告》显示:从2006年至2016 年我国专利实施率集中在57% ~75% 。其中,2015 年下降为57.9%,达历史最低水平。2016年我国专利实施率有所回升,达到了61.8%。从专利权人类型来看,企业的专利实施率最高,为67.8%。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激活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市场,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对我国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加强专利运用、实现专利价值,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刚需”。知识产权运营是指以实现知识产权经济价值为直接目的、促进知识产权流通和利用的商业活动行为。纵观世界各国,知识产权运营的具体模式一般包括: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融资、产业化、作价入股、专利池集成运作、专利标准化、专利证券化等内容。政府、科技创新主体、生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使得被创造出来的知识产权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价值的最大利用。因此,以世界科技强国、知识产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以实现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良性循环,做好知识产权运营已经成为一项摆在我国政府部门、创新主体和中介机构面前的重大课题。依靠有序、高效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对于激活知识产权市场、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知识产权运营因能将知识产权效益发挥至最优化,因而得到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充分关注。
读者对象
高校知识产权相关专业师生,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高新技术企业高管、知识产权专员以及金融资本市场研究人员等。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专利运营工作中涉及的专利权本质、专利的价值评估、专利的转让许可、专利权的质押融资、专利池的构建及专利海盗的应对、专利标准化、专利证券化、专利侵权赔偿及救济等方面,从我国当前法律政策的沿革和现状入手,通过梳理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分类,考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当前专利运营工作的现状与瓶颈,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对各类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逻辑性的梳理和阐述。
作者简介
耿博,1974年7月2日出生,法学硕士,现任职知识产权出版社副研究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先后取得天津商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取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学位,其《新颖性问题研究》被评为优秀硕士论文。2001—2011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担任审查员。2008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批高培人才(法律方向),2009年获得四级审查员任职资格,2016年赴美国纽约卡多佐法学院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交流学习知识产权制度等内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与国知局局级课题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