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不得不知道的几点误区
摘要:自2015年10月1日新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热门话题。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为什么那么难?非常好的科研成果,却不能创业成功?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为什么那么难?
非常好的科研成果,却不能创业成功,为什么?
…………
自2015年10月1日新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热门话题。科技成果转化,有两种常见模式最受科研工作者欢迎:技术入股,或者带着技术自主创业。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将科研工作者划归到创业者的大潮中,算是融入了国家双创的大活动中。同时,各类投资人也一直在寻找有发展前景的创新技术,希望找到这样的技术和技术持有人,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较好的收益。但是,不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还是国家各种对双创的鼓励,或是投资人的主动争取,在实际的转化过程中,技术入股或自主创业的科研工作者并不多见。通过与多名技术投资人沟通,发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容易落入以下几点误区。
过于高估技术对商业的影响
作为科研技术创业者,很多人把自己多年的研发成果看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既会过于美化自己的成果,也容易高估技术在创业中的作用。
经历过创业的人知道:一项好技术不等于好产品,一件好产品不等于一个好商品,好商品不等于能卖得好,好商品也不等于会有好销量,更不等于有高利润。
而且,技术对于商业的影响,往往在企业发展壮大、市场拓展中越来越小。在创业初期,很多企业凭借一件突出的技术在市场立足,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就没有这个企业,也不能在市场上争取一席之地。但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需要商业手段,技术对市场和用户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最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技术的创新,一件新技术的出现,可以将技术对商业的影响重新拉回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但很多科研人员接受不了这个落差,认为技术一直应该特别重要,导致与投资人、其他合作方产生分歧。
高估个人能力,有英雄情节
很多人在科研上有多年的储备,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这些不妨碍他可以成为一个技术专家,成为技术带头人甚至院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成为一个好的创业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要把学术上的成功误以为自己是多面手,甚至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好。尽量让自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不擅长的事情交给他人去做,保护自己的长板优势。
低估商场的风险
做科研时,讲究专、精、深,拼的是智商;创业后,讲究广、多、快,确切地说是人脉广、资源多、反应快,拼的是情商和财商。所以,在商业世界里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直即弯,是一个复杂的人、钱、事相重叠的关系。而对于商业对手而言,真的是“你死我活”,一个商机没把握住,很可能一个企业倒闭、一批员工失业、一个商业帝国消失。所以,很多创业者、企业家为了保命,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低估人性的黑暗
商业的复杂与残酷,有时候会引发黑到令人发指的商业故事。像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策划的人不直接参与,参与的人不知道自己做了恶,看上去好像有人是无辜的,但却是他们一手制造了很多人一生的黑暗。
黑暗的商业故事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思维习惯,容易忽略商业的恶,导致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吃亏,最后与合作方不欢而散。
试图一个人吃光一个饼
一件事业的成功,需要多方的帮助和支持。创业的过程,是一群人一起做大一个饼的过程,饼越大,可能吃到的才越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尤其是技术入股的项目或者利用技术创业的项目,技术创新是基础,也是源头。但是,并不是技术研发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需要与其他人配合,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市场、销售、财务、合同等企业发展相关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并与他们分享事业成功的硕果。不要试图一个人吃光一个饼,没有合作伙伴的事业不可能做大做强。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活动,他需要科研工作者继续做好科研,做好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也需要与其他人配合做好公司发展需要的配合,才能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众人可以使用的商品,其过程复杂且漫长。希望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不再掉入上述的误区,享受自己的科研成果,合理合法科研致富!
版权声明
本栏目为华冰女士个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华冰女士zq@zhiqianip.com。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