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汉卿”事件预示着一个新市场的到来
摘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大多会伴随我们一生。但如果有一天,你被告知不能使用自己的名字了,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呢?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大多会伴随我们一生。但如果有一天,你被告知不能使用自己的名字了,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呢?
笔者的思考并非杞人忧天,而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活生生的案例。就在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某视频网站上一位名叫敬汉卿的年轻网红,名字被别人注册为商标,而商标持有人要求他更改名字,不许再叫敬汉卿。该新闻一出,即刻引发热议。对此,笔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敬汉卿商标事件,预示着一个新市场的到来。
抢注敬汉卿名字为注册商标的公司向他发来函件称,他涉嫌商标侵权,要求停止使用敬汉卿,甚至要让他自己花钱买回商标。纵观网友对此事件的态度,绝大多数人都在批评、谴责将敬汉卿姓名抢注为注册商标的公司,还有不少人向敬汉卿支招,告诉他应当如何维权。敬汉卿本人也在社交网站上表示不满:“为什么我已经使用22年的、父母给我起的名字,突然我自己就不能用了呢?”
对于广大网友的批评、谴责或者支持维权的评论,笔者持同意和赞成态度。但是笔者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敬汉卿事件预示着个人品牌时代的到来。试想一下,敬汉卿才22岁,本是一介草根,却在视频网站上拥有上百万粉丝,成了名人。这时,他需要进行个人品牌策划、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来维持自己的“网红”效应。换句话说,他产生了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时代,在网络视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特别是伴随5G时代的到来,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将更多地从文字转为音频、视频,互联网领域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对于知识产权服务业特别是商标从业者而言,为个人服务也是具有前景的方向。过去的商标服务主要面向企业,是“B2B”(机构对机构)的服务,但随着在互联网上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更多自由职业者通过互联网提供信息或者服务,商标服务的对象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今后“B2C”(机构对个人)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多。
笔者曾看到一篇文章预测称,“未来三至五年内,印度在互联网上从业的自由职业者将达到其全部就业人口的40%”。而以中国14亿人口基数来计算,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塑造个人品牌、保护个人品牌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难道不是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尤其是商标从业者的利好消息吗?通过敬汉卿商标事件,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未来,商标服务将从以“B2B”为主转向“B2C”与“B2B”并重,而知识产权服务也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作者:张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