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加强地标保护运用,培育高质量国际地标人才
摘要:我国的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未来的潜力和前景是无限量的。
在高质量落实《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的国际背景下,地理标志工作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才对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地理标志保护运用,是促进我国地理标志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近日,广东省地理标志专家库专家、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李静博士做客《IP大咖说》栏目,为我们带来“加强地标保护运用,培育高质量国际地标人才”的主题分享。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李静表示,我国的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未来的潜力和前景是无限量的。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她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地理标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她带领的团队在地理标志人才国际化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团队已经实践了一年的国际地理标志未来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培养计划),已培养三十位研究生和本科生。该计划创新性地对地理标志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实践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培养。每一位学员会常年跟踪、关注广东省内、国内、国际三个地理标志产品的案例,其中广东省内和国际的案例都是进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单的产品。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拥有更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同时考虑到对于学生培养的方向,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即立法建议小组、司法维权小组、评价标准小组和品牌运营小组,每个小组将地理标志的理论和实践相对应的领域进行细分和深入地研究。
鼓励学生关注国际立法动态
李静介绍:“比如立法建议小组,就会首先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国际地理标志立法的发展历程。培养计划的指定教材中有一本就是我们最新翻译出版的《地理标志法的重构》,它的作者是牛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德夫•甘杰(Dev Gangjee)。在这本巨著中,就对地理标志国际立法的进展与动态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对于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我们还会让学生对国际最新的立法动态进行逐条翻译,并进行释义及案例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国际地理标志立法会有新的思考。此外,我们也有实践性的实操训练。受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工委的委托,我们对《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进行了逐条的释义和案例的分析。每一位同学都对这一条例的立法背景和建议稿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对于它未来适用的典型案例也做出了分析。培养计划是一种能很好地将国际立法动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且能够落地的培养模式。”
运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李静坦言,在培养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有两个尝试,一是品牌运营小组的同学会对地理标志产业融合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老师会带学生进行原产地的实践调研。比如新会陈皮的产区如何细分,新会柑和新会陈皮二者如何辨识,对于新会陈皮三年陈化的标准和要求,如何进行法律上的论证和分析,以及在市场、消费者中如何进行鉴别,老师对学生做了很多引导。此外,还会组织学生参观新会陈皮的博物馆,对其进行品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新会陈皮的产值已达到较好的市场预测,预计能达到百亿以上的产值。而且新会陈皮给予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
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三产融合的案例。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上坪镇有一个很好的地理标志产品叫连平鹰嘴蜜桃。连平鹰嘴蜜桃的外观,即感官特征特别明显,很像一个鹰嘴,而且它在“三月赏花、七月品果”已经形成了共识。连平鹰嘴蜜桃在上市时,得到了广东省以及全国消费者的喜爱。学生在进行实践调研时发现连平鹰嘴蜜桃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使用企业中,有一家企业特别有典型性,名为连平县趣田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该企业负责人之前在深圳工作了五年,他看到家乡的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得特别好,就辞职回到连平老家,在经营民宿的同时又将地理标志产品连平鹰嘴蜜桃做了农旅综合体的运营。每年桃花盛开时,会举办相应的赏花节、桃花节。在桃子上市时,游客可以认领桃树,此举也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会直接进行对接,该模式也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地理标志国际人才培养未来可期
提及地理标志国际人才的培养,李静认为这是未来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一个特别基础的问题,也是需要对学生以及从业人员的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进行整体规划的一个方向。随着中国对地理标志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美誉度也越来越接纳和欣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校老师和从业人员关注到这一领域,能够将这一公益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IP大咖说2023第十二期] 加强地标保护运用,培育高质量国际地标人才(一)
[IP大咖说2023第十三期] 加强地标保护运用,培育高质量国际地标人才(二)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