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为媒,做大做强美丽经济
摘要:近年来,杨月季公司自主研发的花卉新品种年产量达1500余万支,且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大、中城市。2017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628万元。
有的鲜红如火,娇艳欲滴;有的洁白如雪,素雅高洁;有的蔚蓝如宝石,浪漫多姿;有的宛若少女的脸庞,清新梦幻,含苞待放……进入盛夏,在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杨月季公司)的花卉生产研发基地里,备受人们喜爱的绣球花开始进入花期,一团团一簇簇,沿着山间的步道,盛开在路旁。
“我们收集种植了100多种国内外绣球花品种资源,公司还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人面桃花’‘青山绿水’‘蓝宝石’‘姹紫嫣红’‘花开富贵’等9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绣球花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绣球属植物新品种的空白。”杨月季公司董事长杨玉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就一直致力于植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
“收集这么多品种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花卉资源和进行杂交育种。”杨玉勇介绍,云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将技术和品种引进与自有资源充分结合,通过人工诱变和自然变异、人工杂交等手段,可研发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绣球花、月季等植物新品种。
近年来,杨月季公司自主研发的花卉新品种年产量达1500余万支,且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大、中城市。2017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628万元。
“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底气十足。”杨玉勇回忆起公司刚起步的那段时光,不禁感慨。那时,他们想要种植鲜花还要从国外育种商那里获得许可,缴纳昂贵的知识产权使用费。“2002年以前,我们给国外的一家花卉种植企业支付了200多万元的费用,才引进了30多个花卉品种的种植权。”
“云南是亚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花卉主产区。”杨玉勇介绍,为了进一步发展花卉产业,推动花卉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云南省相继出台了多个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09年9月,云南省颁布《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条例》,为花卉新品种研发创新保驾护航。2012年,云南省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花卉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和采后处理技术体系,加快了鲜切花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推动了整个鲜切花产业的升级发展。
“省政府每年都会在花卉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花卉企业和科研机构申报。”杨玉勇介绍,得益于政府支持,当前云南花卉产业正蓬勃发展,花卉生产企业层出不穷,种植户也大幅度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云南省已累计育成花卉新品种560个,全省拥有花卉育种领域创新技术和专利100余件。
“虽然我们一直在大力地研发、推广花卉新品种,但市场上也有部分种植户未经许可种植了公司的产品,侵犯了公司的知识产权。”杨玉勇说,虽然近年来云南的花卉产业取得一些成绩,但与花卉产业发达的荷兰、英国等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加之本土种植户和部分小微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云南花卉产业尚未做大做响品牌。
“我们希望通过自身带动更多的种植户、花卉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自主研发新品种。”杨玉勇说,想要提升杨月季公司以及云南花卉企业在花卉市场的影响力,就要不断加强花卉新品种的研发、选育和技术集成创新,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加强对相关花卉技术人员、花农的科技培训等。
绚丽绽放的绣球花园就如同云南花卉产业的未来,一片五彩缤纷、一片姹紫嫣红。(记者:韩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