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让传统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我国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不仅面临较为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要冲破国外科技公司的专利壁垒。本文对FinTech金融科技涉及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专利角度介绍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新闻背景:近日,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驶入“快车道”: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中国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签署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建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中国银行和腾讯宣布即将成立“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这些合作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传统金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变身“FinTech金融科技”。
FinTech是由金融“Finance”与科技“Technology”两个词语合成而来,不同于人们常说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指一种商业模式,而金融科技则更偏向于科技,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如今,传统银行“放下身段”与互联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目的是将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优势与银行本身的资产管理、数据优势相结合,充分让科技服务金融,释放更大的价值。笔者认为,我国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不仅面临较为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要冲破国外科技公司的专利壁垒。本文中,笔者将对FinTech金融科技涉及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从专利角度介绍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各方争雄抢布专利
笔者通过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和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对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后发现,截至2017年6月30日,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在华专利申请分别约为1600件、1.2万件。
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2006年以前,大数据和云计算专利申请量增长缓慢;与云计算相关的专利申请于2008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期,与大数据相关的专利申请于2012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期。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国外申请人主要是IBM、微软,这两家公司无论是专利起步时间还是发展水平都处于领先位置;国内申请人主要以IT企业和高校为主,其中百度占据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从2013年开始,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也开始发力,专利申请量明显增多。笔者进一步分析这些专利申请后发现,各行业各领域分布不均。如大数据领域相关专利申请中,涉及计算机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的专利申请占到总数一半以上,研究范围相对狭窄;再如,在云计算的存储和计算这两个核心技术层面,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都有涉及,但在云计算的应用引擎和数据库等技术层面,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专利申请至今还处于空白。因此,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会持续稳步增长,我国公司应重视相关专利的合理布局。
笔者通过CNABS和DWPI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后发现,截至2017年6月30日,人工智能领域在华专利申请超过6万件,涉及语音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机器学习等技术,该领域专利申请于2010年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从国外申请人来看,IBM掌握了全球最多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达7000余件;亚马逊、苹果、Facebook、谷歌以及微软等也都在不断筑造自己的“专利堡垒”;国内专利申请人主要是百度、科大讯飞、阿里巴巴等。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在近几年已经超过了美国专利申请人,尤其百度依靠在语音、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厚积薄发,已经在申请数量上力压谷歌、微软等外国公司,申请量排名第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国内公司在专利申请量上不断赶超国外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更高端、更前沿的技术领域还有不小的差距。
底层技术成为关键
笔者重点介绍区块链技术,缘于其将是金融科技的关键底层基础设施。笔者通过CNABS和DWPI对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后发现,截至2017年6月30日,区块链技术在华专利申请将近400件,自2014年起相关专利申请量开始剧增。国外主要申请人为美国银行和EITC控股,均提交了60余件专利申请;国内申请人中,江苏通付盾、布比(北京)网络、北京瑞卓喜投、上海亿账通区块链科技、北京太一云等都各自持有20件以上专利申请,中国银行、中国银联等也提交了10件左右专利申请。笔者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与其他3项技术被行业巨头“垄断”的情况不同,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专利申请人均是初创公司,同时,我国金融机构也开始进行专利布局。
笔者通过检索发现,上述专利申请虽然大多涉及基于区块链的应用,但也有不少涉及区块链技术改进。以北京瑞卓喜投为例,在其提交的专利申请中,涉及改进区块链技术的专利申请占其申请总量的80%以上。由此看来,国内申请人已经在提交专利申请时注意兼顾底层技术和应用布局。目前来看,虽然核心区块链代码的开源性质对该技术相关专利的可执行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国内外申请人本着“防御性”目的,都在进行积极的专利布局。
综上,笔者认为,FinTech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利之争将更加激烈。对我国公司而言,“挺直腰板”的关键还在利用专利“强身健体”。如今,随着国有四大银行和互联网公司一起加入了该领域专利申请队列,或将吹响中国传统金融转型的号角,笔者拭目以待。(作者:杭雪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