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小米的专利生死劫

发布时间:2017-08-02
责任编辑:王雪
来源:华冰聊专利

摘要:小米自2010年成立起,俨然是一颗互联网创业的新星,他以“为发烧而生”为口号,充分利用粉丝经济,打造小米“高品质、低价格、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及时收集用户意见,并快速迭代产品。同时采用饥饿营销政策,使小米每一款产品推出后,迅速被一抢而空,制造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假象,产品销量也是节节攀高。

  小米自2010年成立起,俨然是一颗互联网创业的新星,他以“为发烧而生”为口号,充分利用粉丝经济,打造小米“高品质、低价格、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及时收集用户意见,并快速迭代产品。同时采用饥饿营销政策,使小米每一款产品推出后,迅速被一抢而空,制造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假象,产品销量也是节节攀高。 

  市场为王道,有人买单即是胜利!小米在粉丝经济、饥饿营销和低价策略的驱使下,迅速放大了新倔起的互联网工具优势,成为一段佳话,并被多家公司效仿。但是,在中国市场的空前成功后的小米,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却频频受挫,跌下互联网创业的神坛。 

  很多人表示:小米之所以能维持低价,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为技术创新买单。声称有100多处改变,大部分来自于粉丝经济经营的结果,即粉丝无偿贡献了微创新的成果。同时,小米延续了我国生产制造业多年来的生产习惯:赚快钱,忽视创新、忽略技术储备!一方面导致小米的后续产品难以为继,也导致小米的海外市场拓展举步为艰。

  在知识产权行业,有一句中国俗语特别适用“人怕出名猪怕壮”。小米的快速崛起,像是一头被快速催熟的肥猪,成了很多在先专利权人眼中的一块肥肉,谁都希望咬一口,至少顺便揩点油。表现在小米在海外的市场刚冒头,立刻招来专利诉讼。而紧接着来的,是各类专利持有人的维权诉求。 

  面对这样的专利困局,想出口海外的小米,犹如一只被各类专利持有人围住的困兽,纵有千般手段,均感觉有心无力!而众多专利持有人,亦虎视眈眈地盯着小米,守护自己的专利地盘,一旦越界,杀无赦。 

  小米亦试图突围。如战争中被包围一样,被困者总是试图找到最薄弱的环节突破,要么打出去,要么收买为自己人。小米显然是采用多管齐下的策略:加强申请、寻求合作、四处收买。  

  自2010年成立起,小米从未停止过申请专利,2015年申请专利的数量更高达3244件,平均每天接近9件。而早在2012年8月,小米投资成立一定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希望通过该运营公司为小米储备专利,与高校院所搭建创新网络平台,促成科研成果对接,实现共赢。2014年12月从大唐电信收购2件专利;2015年10从博通公司收购31件专利;2016年2月从Intel收购332件专利,5月从微软收购1500件专利。 

  但是,创新技术的特点在于积累,而不是互联网式的快速迭代。小米的后续申请和购买专利虽然数量庞大,却不能快速为他解困。专利有一个显著特点是“跑马圈地”,代表的就是独占的垄断权,一旦新技术被申请专利,该专利代表的保护范围内的地盘即属于专利权人所有。后来者想进入这个地盘,均需要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要么出钱要么合作。手机这样的产品,是创新密集型的产品,前期大量的技术专利均在其他的巨头手里,比如高通、微软、HTC、爱立信......。小米在手机领域的异军突起,更像是一个走捷径的暴发户,虽然到了新台阶,却无法突破在先专利的围困,后继无力。 

  我国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很多科技创新也逐步走到世界前列,尊重创新、维护创新环境、争取创新的红利是我国发展的必然方向。不管是创新技术企业,还是创新技术投资人,亦或是专利从业者,都应该明白:小米类短平快企业难以持续发展,不会成为我国未来企业的主流。(作者:华冰,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本栏目为华冰女士个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华冰女士zq@zhiqianip.com。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朱洁琼谈知识产权纠纷热点问题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二)

热门推荐

域名引发权属纠纷 法院一审驳回起诉
硬科技创业,专利申请要慎重!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朱洁琼谈知识产权纠纷热点问题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二)

热门推荐

域名引发权属纠纷 法院一审驳回起诉
硬科技创业,专利申请要慎重!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