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
摘要:本书从事实与法律、局部与整体、相似与差异、行为与结果、大众与专家、共性与个性六个维度剖析既有争议,展现实质性相似问题的全貌。以此为基础,本书进一步提出体系化的版权侵权判定思路,明晰了实质性相似判定服务于作品侵权属性的判定,并提出“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市场替代—均衡分析”三步走的实质性相似分析思路。
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是版权领域的重要问题。在实践中,作品实质性相似判定通常以“方法”的面貌示人,普通观察者测试法、内外部测试法及“抽象—过滤—比较”测试法等典型判定方法均具有鲜明的工具性和操作性特征。但是,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的意义和价值并不限于其实用属性,更为重要的是,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汇集了多个版权法的重要理论,整合了多项版权制度,集中呈现了版权法的精神和理念。面对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实践中的“方法”之惑,我们应当跳出“方法”看“方法”,将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置于版权法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之中进行考察,探求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的内在规律,力争透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些根本性问题。初萌博士撰写的《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一书就是这样一部阐明原理、揭示规律、重塑方法的力作。
初萌 著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来出书”平台
ISBN:978-7-5130-8492-5
定价:68.00元
微店→点击优惠购买
淘宝购买→zT0udUq7Dsu,复制文字打开淘宝即可。
实质性相似是版权侵权判定的核心问题,学界与司法界对这一问题尚缺乏统一认识。本书从事实与法律、局部与整体、相似与差异、行为与结果、大众与专家、共性与个性六个维度剖析既有争议,展现实质性相似问题的全貌。以此为基础,本书进一步提出体系化的版权侵权判定思路,明晰了实质性相似判定服务于作品侵权属性的判定,并提出“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市场替代—均衡分析”三步走的实质性相似分析思路。
初萌,出生于1990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师资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博士。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知识产权师职称考试培训特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基础理论、著作权法、科技法、民法。在《科学学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私法》《知识产权》《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北方法学》《科技与法律》等杂志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课题十余项。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1.6 结构安排
第二章 “作品相似侵权”的历史之维与价值之维
2.1 “作品相似侵权”概念及其产生
2.2 作品相似侵权判定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作品相似侵权判定的传统标准:“接触+实质性相似”
3.1 判定思路的演变
3.2 “接触”及其判定
3.3 “实质性相似”及其判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现有实质性相似判定标准的反思
4.1 实质性相似的基本定位
4.2 实质性相似的判断内容
4.3 实质性相似的判断视角
4.4 实质性相似判定与作品类型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方法之改造
5.1 版权侵权体系化视角下的“接触 + 实质性相似”
5.2 从“接触 + 实质性相似”到“实质性相似”
5.3 “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市场替代—均衡分析”三步分析法
5.4 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分析
5.5 市场替代分析
5.6 均衡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6.1 当前司法实践的误区:从两个典型实例说起
6.2 “非作品性使用”不应被纳入实质性相似判定中分析
6.3 诉讼中的特殊考量
6.4 新技术场景下的适应性考察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