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知识产权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3-03-16
责任编辑:岳端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知识产权大有可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带来了他们用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和中肯建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知识产权大有可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带来了他们用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和中肯建议。

  兴产业 强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陇上庄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倩娟带来当地以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梁倩娟介绍,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产业,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走上致富之路。如武都区油橄榄,仅武都区,油橄榄基地种植面积已达51.6万亩,惠及4.5万农户、21万多人,适生区油橄榄人均收入2200元,综合产值达18.6亿元,油橄榄成了当地农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树”。

  “发展地理标志产业,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也有助于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梁倩娟表示,地理标志作为区域品牌,本身具有很强的组织功能,可以将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加工,并采取统一的标识进行包装、销售,从而实现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另外,地理标志还可以让区域内的单个农户分享品牌利益,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民盟中央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给出建议。“我们认为,充分发掘、培育、运用和保护地理标志,形成标志性的区域品牌,对实现富农强企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民盟中央在提交的“关于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中提出,在原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规章的基础上,整合并规范形成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增强专门立法的保护力度;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公众对地理标志资源赋能作用的认识;强化对权利人和使用者的监督和管理,提升地理标志的质量,扩大知名度,增加附加值,将地理标志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此外,还应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保护监管,抓住“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创新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根据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建议将“提升寒地水稻生物育种能力”纳入种业振兴行动长期支持项目,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保持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赋能寒地水稻增产增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长期的科技支撑。

  聂守军认为,水稻生产对黑龙江省当好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主力军”助推作用明显,将提升寒地水稻生物育种能力纳入种业振兴行动长期支持项目,更加有利于延续这一优势。虽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育种技术集成、突破性品种选育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战略意义显著,属长期基础性公益研究,只有中央、省级、地方在种业提升方面持续给予资金、立项支持,才能产生长足进步。

  兴文化 聚人才

  “乡村要振兴,非遗可先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司富春表示,应明确非遗文化优势,发掘其对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鼓励挖掘当地以村为单位的历史和文脉,寻找每个村庄的个性特征,寻求非遗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推动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司富春认为,非遗的发展,乡村的振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振兴和发展,做好人才的培养是振兴路上要坚持的思路和方向。把人聚集起来,形成发展的合力,能有效激发村民们的干事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力量。他建议,要着力扶持培养一批非遗文化传承人和乡村工匠能人等专业人才;优化乡村环境,吸引在外创业的优秀文化能人回乡反哺;充分发挥培根铸魂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产业建设方面,更应与乡村文化建设结合。民进中央在“关于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中提出,非遗具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拓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面临活化利用不足,与乡村文化建设不紧密,非遗传承交流传播有限等问题。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非遗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应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利用农产品、农副产品的产品包装和文化营销,发掘文旅项目周边和纪念品价值,以此融入相关产业。同时,把握新消费特点,打造融媒体平台,提高非遗文创产品的传播质量,使更多人参与非遗、亲近非遗。在非遗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应挖掘非遗蕴含的文化精神,鼓励对非遗进行再创作,运用地方戏曲、小品说唱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以乡村生活、乡村生产、乡村习俗为切入点扩大宣传,发挥非遗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多种知识产权类型为农村植入现代化的基因,将为农业农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提供有力支撑。(记者:杨柳 冯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访隆天知识...
寻找斜杠青年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访隆天知识...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