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我们在行动(企业篇二)
摘要:“多个省市地区连续多天无新增确诊”“湖北新增确诊病例降至3位数”“湖北省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超过1.6万例”——连日来,好消息不断传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的最终胜利增加了信心。这其中,人工智能(AI)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抗“疫”战场筑起一道“智能墙”
“多个省市地区连续多天无新增确诊”“湖北新增确诊病例降至3位数”“湖北省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超过1.6万例”——连日来,好消息不断传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的最终胜利增加了信心。这其中,人工智能(AI)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疫情筛查、远程问诊到辅助诊断、疫苗研发,再到病毒消杀、人口流动分析、公共场所服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产品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为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基础技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云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在这些我国专利布局密集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哪些能够帮助人类面对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在此次疫情来袭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而在疫情发生后,我们看到,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浪潮等众多科技型企业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为人类抗击病毒提供助力。
阿里云宣布疫情期间向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病毒疫苗和新药研发所需的一切人工智能算力;腾讯云为新冠肺炎的药物筛选等工作提供免费的云超算。利用人工智能的算力,病毒研究、数据检测的时间大大缩短,为战胜疫情争分夺秒。
在湖北乃至全国各个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疗服务智能机器人承担起各项任务。猎豹移动投资的猎户星空捐赠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已交付武汉火神山医院,不仅可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还能传送化验单、药物等,帮助提高诊疗效率,避免医护人员与病患接触发生交叉感染。此外,无锡安之卓公司的智能化配药机器人已经应用于药物调配过程;上海钛米机器人公司研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已在武汉、上海等地医院投入使用,不仅工作效率更高,还可以确保消毒的彻底性和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医院之外,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百度、旷视等企业研发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在全国各地公交枢纽等公共场所上线。人工智能体温监测技术能够迅速找到发热者,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
监控人员流向、找到潜在传染人群,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在疫情期间的社会治理方面凸显作用。北京、四川、山东、江苏等地上线思必驰“疫情防控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可以通过打电话掌握特定区域的居民健康情况。依托云计算能力,腾讯云构建了统一标准和数据共享的数据治理体系政务云平台,使“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的“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题”迅速上线,及时提供包括实时动态、预防、自查及提供就医指引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此外,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消杀机器人可以为园区提供自动消毒服务。各科技企业还将人工智能用于远程教学和办公等领域,为特殊时期经济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专利储备重在运用
几小时、几天之内对技术进行调整,形成适应疫情防控的功能并迅速投入服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人工智能的迅速“应战”,体现出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专利实力。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i智库近期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专利价值及竞争力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专利授权量为2.5431万件,中国申请人的授权量占比为81%。该报告还显示,百度公司人工智能专利授权量达658件,排名第一,从一定层面反映出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百度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影响力也得到印证。依靠大数据分析,百度第一时间上线抗击肺炎专题,实时显示国内外疫情数据与地域分布;百度地图同步推出百度迁徙数据,直观实时呈现各地返程情况,为用户自主决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制定抗击疫情措施提供支撑。依托图像识别技术,百度研发的疫情防控产品“百度AI测温系统”迅速运用于北京重要交通枢纽,乘客即走即测,提高通行效率,降低感染风险。百度还将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中240项技术面向企业、研发机构开放使用,并对已有疫情防控专项可落地项目提供深度专项技术支持、免费资源配置等服务。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已显露头角,被公众广为认可,这将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我们相信,当疫情结束时,人工智能经济的发展也将按下快进键。(杨柳|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