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云安全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发布
摘要: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i智库近期发布了《中国互联网云安全技术专利分析报告》,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产业、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近20年云安全技术领域在中国的专利技术发展趋势、专利技术区域分布、专利技术分布、主要专利申请人等情况,帮助企业了解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云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状况。
摘要: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i智库近期发布了《中国互联网云安全技术专利分析报告》,依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中所采取互联网企业的定义方法,选择持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ICP)、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ISP)、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IDC)及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四类业务中的一种或多种业务,营业收入主要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企业,参考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企业名单、全球云市场排名前八的且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企业名单,以这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产业、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近20年云安全技术领域在中国的专利技术发展趋势、专利技术区域分布、专利技术分布、主要专利申请人等情况,帮助企业了解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云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状况。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信息通信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在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新基建”的安全,尤其是数字基建的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新基建”重要组成和发展依托的云领域,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根据云安全公司Zscaler三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所称,与2020年初相比,全球范围内3月份与COVID-19相关的恶意攻击和恶意软件环比增加了30,000%。与此同时,在中国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报告中也指出,42.4%的企业在选择公有云服务商时会考虑服务安全性。
因此,如何既满足客户功能需求,又能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安全保障,是云服务提供商和安全行业共同的努力方向。
根据赛迪研究发现,在我国的云安全市场参与者中,主要有以下三类企业: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专业云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传统IT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云平台服务提供商的优势在于具有平台能力和综合安全服务提供能力。
从上述我国的云安全市场参与者类型来看,主要以互联网企业为主。
因此,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i智库近期发布了《中国互联网云安全技术专利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依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中所采取互联网企业的定义方法,选择持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ICP)、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ISP)、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IDC)及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四类业务中的一种或多种业务,营业收入主要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企业,参考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企业名单、全球云市场排名前八的且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企业名单,以这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产业、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近20年云安全技术领域在中国的专利技术发展趋势、专利技术区域分布、专利技术分布、主要专利申请人等情况,帮助企业了解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云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状况。
1、专利申请概况:预测2020年专利申请量仍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2020年7月,云安全技术领域互联网企业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共计26485件。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从2000年至2010年期间,互联网企业在云安全技术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增长缓慢;2011年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政府鼓励等因素的影响,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该时期的专利申请量占中国总申请量的93.7%,研发活跃度较高,表现活跃的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奇虎360、阿里巴巴、百度等;且云安全领域在近五年(2016年至今)进入了专利申请井喷时期,该阶段专利申请量占中国总申请量比例达到了63.7%,按照当前趋势,可以预测2020年云安全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仍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总体来看,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云安全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报告》显示:涉及与业务数据自身安全技术相关的数据安全领域以及涉及与保障网络免受恶意攻击技术相关的攻击防护领域是云安全技术的专利布局重点和热点领域。其中,在数据安全领域,数据加密领域的专利布局量最多,其次为数据备份领域;在攻击防护领域,入侵检测与防护领域为攻击防护领域的热点布局技术领域,其次为密码安全技术领域以及病毒防护领域。
2、专利保护情况:约半数专利申请处于在审状态
云安全技术领域中国专利中,目前互联网企业已积累有专利权8430件,占该领域申请总量的31.8%,处于“无权”状态(指专利/申请目前不具备法律效力,专利/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不受专利法保护。主要包括:专利行政部门审查发现不具备授权资格,申请被驳回或申请人主动撤回;专利行政部门审查之后授予专利权,但之后被无效;专利行政部门审查之后授予专利权,但申请人未交年费,或者声明放弃权利;已超过法定保护期限。“无权”状态主要包括避免重复授权放弃专利权、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专利权的视为放弃、专利权有效期届满、专利权全部无效等)的专利/申请为5236件,占该领域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9.8%;另尚有约半数处于在审状态(48.4%),主要来源于2013年之后申请的专利。
3、申请人情况:第一梯队的互联网公司对云安全领域的重视程度较高
从云安全技术领域互联网企业TOP50企业名单可以看出,腾讯、奇虎360、阿里巴巴在云安全技术领域的布局处于第一梯队(专利申请量大于500件),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也显示,以360、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企业安全市场,充分说明了处于第一梯队的互联网公司对云安全领域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也是这几家公司在云安全领域专利布局量排名前列的重要原因。百度、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奇安信集团、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宇龙通信、小米科技、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布局处于第二梯队(专利申请量大于200件),绿盟科技、京东、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软件、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谷歌、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汉柏科技、珠海市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融信科技集团在云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处于第三梯队(专利申请量大于100件)。
4、主要互联网企业专利布局情况:以腾讯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企业表现依然突出
报告以云安全技术领域处于在审状态的专利申请(以下简称“在审专利”)以及有权专利为基础,以云安全技术领域互联网企业TOP50企业中专利布局量处于第一梯队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奇虎360、阿里巴巴及2020年二季度全球云服务商排名前列的互联网企业亚马逊与谷歌(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云服务商排名前八的企业依次为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巴巴、IBM、Salesforce、腾讯、甲骨文)这五家互联网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专利布局量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专利发展态势以及技术研发现状。
报告显示:申请量处于第一梯队的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巴巴、奇虎360在云安全技术领域中国的布局力度远高于谷歌与亚马逊。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腾讯更是无论从有权专利量或者从在审及有权专利量之和都比阿里巴巴以及奇虎360的数据高出一大截,在布局量上具有绝对优势。谷歌与亚马逊在中国的专利布局量虽然远低于中国本土企业腾讯、奇虎360、阿里巴巴,但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专利布局会与其业务发展需要相关联,所以谷歌与亚马逊在中国的专利布局情况仍然值得关注。
从云安全技术领域主要互联网企业专利申请时间分布情况来看,2010年之前,各家企业在云安全技术领域的申请量都不多。2011年至2015年之间,几家申请人在专利布局上的力度都有明显加大,其中,以中国的三家申请人腾讯、阿里巴巴及奇虎360在数据上的增长尤其明显。2016年之后(近五年),奇虎360、亚马逊的布局数量相对前面五年有所下降,而其他三家公司的专利布局数量继续保持了相对明显的增长。可见,腾讯、阿里巴巴及谷歌在近五年中对云安全技术的关注度有持续的提升。尤其是阿里巴巴,2016年之后的申请量超过前一阶段专利申请量的将近1倍,这可能跟它近几年在大力发展云服务有一定的关系。
并且,报告引入出版社P2I专利价值评价系统对本报告中所涉及的云安全领域在审及有权专利的专利价值度进行评价,从而衡量各企业的专利质量。整体数据来看,云安全技术领域的价值度分值介于70~80分的专利数量最多。而本部分所分析的五家企业的专利价值度则主要集中在80~90份的区间之内,可见他们除了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之外,申请的质量也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从云安全技术主要互联网企业技术布局来看,攻击防护是五家互联网企业共同的重点布局技术领域。另外,数据安全也是几家企业都比较关注的技术领域。除此之外,三家中国的企业,还共同关注网络主机安全的技术领域。而在这三个领域,腾讯的布局量均位于前列。
以五家公司共同关注的前两个领域来看,攻击防护领域的专利主要涉及入侵检测与防护、病毒防护、密码安全、威胁情报、及访问控制等技术;数据安全领域的专利主要涉及数据加密、数据防护、数据备份等技术。技术构成上来看,这两个领域囊括的技术也正是云服务客户比较关注的方面。从这两个技术领域的细分技术布局量上来看,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多个分支上都占据了前两位的位置,且与第三位在数据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可见这两家企业在重点布局领域的布局全面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