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发展迅猛 多措施破解侵权
摘要:短视频市场的用户流量与广告价值近年来持续爆发,短视频产业发展空前繁荣。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其中的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果要列举几种时下最火的互联网应用,那么,短视频必在其中。短视频市场的用户流量与广告价值近年来持续爆发,短视频产业发展空前繁荣。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其中的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红火之下有隐忧
睡前刷一刷短视频,休闲时刻拍一拍短视频,如今,短视频已经深度融入网民的生活中。“我喜欢看短视频中的风景,令人心驰神往。旅游之前,我会在短视频中找找目的地。”“短视频APP(应用程序)中不仅有搞笑的段子,也有一些轻知识,比如,我常关注一个天文号,从中可以了解很多平时疑惑的小知识点。”
尽管每个人接触短视频的缘由可能不一致,但毫无疑问的是,短视频近年来发展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这一数字是全中国手机网民的近80%。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用户的使用率为78.2%,这一频率仅次于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位居各类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的前列。
在如此庞大的市场和活跃的用户群体影响之下,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布局短视频,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内容生产的专业度与垂直度不断加深,优质内容成为各短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短视频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侵权问题成为阻碍短视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在自媒体工具发达的当下,人人都可以发声,但由于时间精力、技巧等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制作优质短视频内容的条件。因此,有的人便动起了抄袭的念头。视频再短,也属于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这种短视频领域中的“拿来主义”,着实给短视频行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平台扮演多重角色
在短视频侵权过程中,有两个主体与之息息相关。传播侵权短视频的用户本身负有责任,但是,目前讨论更为热烈的是,作为短视频呈现载体的平台是否也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在回答这样一个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短视频平台究竟在短视频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显然,从目前市面上的主要短视频平台来看,这个角色并非是单一的。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平台是用户上传视频的载体,但如果细细观察和思考,平台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记者发现,在一些短视频的界面会有“危险动作请勿模仿”等提示,这种说明虽然跟短视频侵权并非直接相关。但是,其背后说明了一点,平台在短视频推送阶段也有审核机制。
此外,很多短视频平台也都有投诉、举报等单元设置,事后对相关违规的视频进行处理和追责。除了审核和管控,平台很多时候也会自行上传视频或者推出相应的话题,主动引领用户拍摄相应的短视频,从这个角度上看,平台又是短视频制作的策划者。因此,有观点认为,面对侵权乱象,短视频平台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简单地“甩锅”。
努力破解侵权问题
与文字、图片相比,短视频的侵权更不容易被发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短视频侵权面前,人们只能“坐以待毙”。破解短视频侵权问题,短视频平台的努力不可替代。短视频平台应当对多次上传侵权内容的用户采取警告、暂停服务甚至永久封号的措施。记者发现,目前已经有某短视频平台成立了自律委员会,发动网友的力量提升内容质量。除此之外,在必要时,各大短视频平台之间也应该有共同打击短视频侵权的合作联盟。
当然,最有力的手段当属法律手段。今年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针对短视频平台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对短视频内容管理做了规范。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刘晓海指出,明确短视频应用平台的责任,规范其行为,是制止短视频侵权行为的关键,“建议尽快修改《著作权法》,完善短视频平台的责任义务,要求其采取与之实力相匹配的防侵权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减少侵权现象的发生。”刘晓海说。
有业内人士建议,目前短视频版权侵权问题频发,执法难度大,应建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体系。同时,短视频平台还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快速授权系统、原创视频维权系统等,方便提供更加精准的权属证明等投诉材料。如今,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平台通过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文字侵权现象。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短视频侵权维权的问题也会拥有新的解决方案。(作者:泽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