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莫让互联网成为网络犯罪“温床”
摘要: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以“充分履行检察职能 提升知产保护品质”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8年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发布了14件2018年度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其中,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成为检察机关关注的重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哪些特点?如何铲除网络犯罪土壤?阅读本文你就知道了。
原标题: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成关注重点!最高检:莫让互联网成为网络犯罪“温床”
“知识产权犯罪开始由线下向线上转移,由于涉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跨地域性等特点,这给检察机关取证带来诸多难题。”4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以“充分履行检察职能 提升知产保护品质”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8年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发布了14件2018年度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其中,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成为检察机关关注的重点。
犯罪呈现四大特点
2018年4月,赵某某等人因犯侵犯著作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该案是全国最大的盗版儿童绘本案,涉及国内外著作权人100余万人、出版社50余家、盗版书360余万本,系建国以来涉案书籍数量最多、码洋最高、范围最广、著作权人最多的盗版儿童绘本案。
该案是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缩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2018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同比均上升31.7%;提起公诉4458件8325人,同比分别上升21.3%和22.3%。其中,批捕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等侵犯商标权犯罪3100件5266人,起诉4136件7741人;批捕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等侵犯著作权犯罪107件174人,起诉145件304人;批捕侵犯商业秘密罪28件53人,起诉27件56人;批捕数罪或他罪中含侵犯知识产权行为70件133人,提起公诉147件220人。
“目前,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利用互联网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数量快速增长,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销售渠道由原来传统的实体店面、固定场所向利用互联网销售等新型渠道发展,侵权作品也多以网络方式传播;二是案件呈现生产、物流、销售环节分离、上下线延长、受害人分布广及数额认定复杂等特点,查办难度增大;三是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90%以上,涉及烟酒、食品、服帽、化妆品、数码产品等多个领域;四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分工日趋细化,隐蔽性越来越强。”
铲除网络犯罪土壤
在广东龙某某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中,游戏运营者租用了国外的服务器架设、运维私服游戏。案发后,该私服游戏停止运营,涉案电脑等设备被丢弃在境外,如何取证成为检察机关面临的棘手问题。
类似于该案的知识产权犯罪并不鲜见,侵犯著作权犯罪纷纷“触网”是近几年来的一大特点,在打击此类犯罪时,检察机关面临取证难等诸多难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介绍,这类案件的打击难点在于:一是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有隐蔽性、跨地域性等特征;二是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侵权技术手段更新快,侵权内容容易被删改,原始证据容易灭失,证据材料收集、认定困难;三是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不断花样翻新;四是对打击时效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危害后果扩散速度快,被侵权的作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无限次传播,若不及时进行打击,将给权利人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犯罪分子的“道高一尺”,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到了“魔高一丈”。刘太宗介绍,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拓宽侦查思路,引导侦查机关追根溯源,更好地运用技术手段全面搜集和固定证据。比如,在广东龙某某等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中,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充分运用专家智库,扫除技术盲区,会同侦查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复原私服游戏的整体运作流程、资金流向以及人物关系等,巧妙运用关联证据,在境内完成取证工作,破解跨境取证难题,并对侦查机关遗漏同案犯追捕追诉,有力地指控了犯罪。
“为应对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和带来的法律适用难题,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办案队伍专业化建设,组建知识产权专门办案队伍,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精准高效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刘太宗介绍,2018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规范和促进检察机关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协助解决专门性问题或者提出意见。各地检察机关通过引进“外脑”,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专家智库,为司法办案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此外,刘太宗介绍,全国检察机关还不断加强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完善线索通报、证据移交、技术共享、案件协调等协作机制,让藏匿在网络背后的犯罪分子无处遁形。与此同时,检察机关还立足办案积极延伸检察职能,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堵塞制度漏洞,如对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者进行行政处罚、建议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关停相关网站服务器等,铲除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土壤。(作者:冯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