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角 > i智库观点

详解华为-苹果专利实施许可

发布时间:2016-06-27
责任编辑:王雪
来源:知识产权出版社咨询培训中心i智库

摘要:近日,一篇题为《苹果开始向华为交专利费中国企业专利积累大突破》的新闻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文中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给出的消息称,去年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着华为已经开始向苹果收取专利费。

  近日,一篇题为《苹果开始向华为交专利费中国企业专利积累大突破》的新闻(来源:环球网2016年5月9日:http://tech.huanqiu.com/comm/2016-05/8896355.html)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文中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给出的消息称,去年(2015年)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着华为已经开始向苹果收取专利费。

  由此引发业内极大关注。不过小i对此却表示非常淡定,因为我们的《2015年中国专利运营状况研究报告》早就发现这一个“重磅消息”了!

  今天小i就为各位透露一二,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下这个事件。

  发现:惊人的重合

  在《2015年中国专利运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有一个专门的章节针对2015年中国专利实施许可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许可人、被许可人排行、专利许可地域流向、许可专利的类型分布等等。在许可人/被许可人排行中,我们就发现:华为以805次(根据报告的统计方法,每一次实施许可法律状态备案记为1次)实施许可排行专利实施许可人第一;而苹果则以805次的被实施许可排行被许可人第一。——对于这惊人的重合,我们进一步分析其许可流向,马上就得到了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的事实。

  i智库的分析师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绝佳的案例,于是在报告中,加入了《华为公司:和苹果达成专利许可协议》的案例研究,详细的剖析此事件的来龙去脉。

  来源:明显不同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年10月21日公布的许可备案登记信息显示: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805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49件。根据双方的许可专利数量以及市场规模,意味华为开始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许可费。

  从双方许可的专利来源来看,华为公司许可给苹果公司的805件发明专利绝大部分为华为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所申请的专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单独申请并授权的768件,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并授权的有11件),此外还包含24件从夏普株式会社购买的与通信基站技术有关的专利。

  而苹果公司许可给华为公司的49件发明专利中,北电网络有限公司申请的有23件,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申请的有2件(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将专利权转移给苹果公司),仅有24件专利为苹果公司申请。

  从华为公司和苹果公司交叉许可专利的技术构成来看,华为许可给苹果公司的专利主要集中在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和H04Q(选择)这三个技术领域,而苹果公司许可给华为公司的专利主要集中在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04W(无线通信网络)和H04B(传输)三个技术领域,双方相互许可的专利主要覆盖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

  更多发现

  其实除了苹果公司,华为2016年1月14日宣布,与爱立信续签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自2016年起将基于实际销售向爱立信支付许可费,该协议覆盖了两家公司包括GSM、UMTS及LTE蜂窝标准在内的无线通信标准相关基本专利。根据协议,双方都许可对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自身持有的标准专利技术。而从2015年的专利许可情况来看,华为和苹果公司也可能签订了类似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涉及两家公司无线通信标准相关的核心专利,华为的专利许可数量也反应了其在通讯技术领域多年技术积累所形成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LTE方面的领先地位和在全球LTE领域持有基本专利。

  但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实施许可目前在我国并不是强制备案的:出于商业保护等目的,部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并未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备案,因此公众无法对这部分活动进行查询。

  所以,华为公司究竟与苹果之间的专利许可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华为在专利运营方面的获利情况,确切数字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但无论如何,通过这次“重大发现”,我们还是看到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交易方面的重大进步,让我们一起为华为点赞吧!!

  重要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2015年中国专利运营状况研究报告》内容?点击i智库平台官网www.ipzhiku.com

  关注i智库微信

  回复姓名+单位+邮箱+手机号+2015运营

  我们将第一时间奉上最新鲜的报告免费资料!

  版权声明

  本文为i智库原创文章,参考《2015年中国专利运营状况研究报告》,数据来源search.cnipr.co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马女士 82000860-8666或consulting@cnipr.com。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最新政策

更多>

相关推荐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最新政策

更多>

相关推荐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