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加强海外布局 护航数字贸易

发布时间:2024-12-11
责任编辑:刘喆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摘要:数字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并完善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是我国相关行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编者按

  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对外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越来越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特征。数字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并完善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是我国相关行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期邀请相关专家围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布局进行探讨,为相关企业开展跨境合作和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王思语:开展高水平区域协作 保护数字贸易知识产权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贸易规则和数据流动性要求与知识产权保护愈发息息相关。因此,探讨高水平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下我国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的保护路径,有助于企业积极利用区域贸易协定规则,在数字贸易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

  实际上,寻求数字贸易和数据流动性要求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数字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数据流通的趋势下,各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会对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更多新的要求。区域间的数字贸易协定大多是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但由于各国数字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国家政策环境不同,可能导致各国在数字产品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相应的分歧。

  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明确了保障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并且对禁止数据存储本地化的例外条款限制比较严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除了明确数据跨境自由流动,还增加了基本安全例外条款。RCEP对于商业数据与金融电信数据跨境流动并未作出限制,但针对涉及公共政策目标与安全利益的数据流动,兼顾了数据安全与自由流动并给予不发达国家规则履行过渡期。此外,在数字产品的非歧视原则方面,CPTPP明确提出了数字产品非歧视性待遇,RCEP则提出了考虑在数字产品待遇领域开展对话。

  在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领域,CPTPP对源代码的保护思路是出于避免损害软件所有人的知识产权与商业利益的考虑,因而提出允许网络自由接入并禁止强制共享软件源代码。RCEP则是考虑到,完全禁止源代码公开容易造成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壁垒,不利于营造良性竞争的数字产品市场环境,仅提出在源代码等重要领域开展灵活对话,有条件地进行关键数据本地化与公开数字产品源代码。

  在笔者看来,对于数字贸易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应依托于我国现实国情与国际形势,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参与贸易规则制定,增强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影响力,以增强全球数字贸易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领域的话语权:首先,完善跨境数据信息保护机制,明确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其次,灵活应对国际贸易环境,提高数字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再次,对标国际高标准协定,提升数字治理话语权;最后,探索数据流动便利化措施,带动整体数字产业发展。总之,在数字贸易领域探索兼顾数据流动与信息安全的跨境流动模式,能有效推动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和创新,通过自贸试验区由点及面的发展,逐步推广数据流动便利化措施,赋能数字产业发展。(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刘影:注重知识产权合规 助力跨境电商出海

  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业态,跨境电商企业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攀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与挑战也与日俱增。

  总体上,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显示快速增长的特点。根据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2023年我国企业在美国、欧洲以及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涉及专利纠纷的新立案件数量较2022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增加幅度高达5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也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如下特点:一是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快速增长;二是涉案企业的行业、地域相对分布较为集中;三是涉商标、专利诉讼案件数量较多。我国跨境电商领域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值得相关企业高度关注。

  诚然,知识产权风险应对和合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的“必修课”,但大量的中小微跨境电商企业在风险应对和合规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首先,部分跨境电商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导致知识产权侵权或“搭便车”行为时有发生。其次,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对于目标市场所在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研究储备不足。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在处理和应对突发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时,往往缺少对当地法律背景知识和知识产权制度的了解与研判分析。再次,企业对于本国与目标市场所在地的国情等差异性分析不够。企业在合规建设时往往本能地植入本国的法律规定和政策环境,很难得出合适的应对策略。最后,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流程预判和防范法律风险不够科学,尚未形成成熟的知识产权风险合规框架,可能导致在产品研发或拓展目标市场时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风险。

  在笔者看来,跨境电商企业应注重多元化手段,通过审阅企业合规文档、部门访谈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合规性评估,识别风险并确定风险等级,形成合规风险清单与整改方案,制定企业出海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提升企业出海合规能力。同时,相关企业应全面深入研究以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地区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经贸规则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海外布局策略。此外,企业应充分利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网络,及时掌握重点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动态信息,并进行分析和预警提示,加强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重大案件的研判,提升重大案件应对能力和化解效果,增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能力,赋能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创新发展。(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访隆天知识...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访隆天知识...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