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构建良好知识产权运营生态
摘要: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显现出,良好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正在逐步构建,带动我国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2021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到42万次,同比增长15%;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着力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共支持建设33个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心),为知识产权的供需对接、交易流转提供支撑;引导设立的20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完成了150余个项目投资,多个被投公司在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显现出,良好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正在逐步构建,带动我国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双碳”领域转化尤其活跃
硅是太阳能电池等器件的基础材料之一,但在硅材料的生产切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料。2021年下半年,南通大学将其拥有的发明专利“一种多晶硅铸锭生长的控制方法及其工艺”转让给企业。通过应用该专利技术,多晶硅生产出的优质品率可提升10%,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我们合作的这家企业,将回收废料再提炼,形成新的多晶硅原料。针对其需要解决的杂质问题,我们研发形成该专利技术,这种统一回收再提炼的方式也降低了硅生产中的废料处理成本。”该专利发明人之一、南通大学副教授王强告诉记者。
同样在“双碳”领域,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碳排放精准计量成为火电等碳排放大户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去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人员李鲲带领团队研发了一套针对固定源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提升企业对碳排放数据的监测管理水平,还能反映锅炉煤炭燃烧效率,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运行状况。”李鲲介绍,团队去年提交了2件发明专利申请,11月初该系统成功在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上线稳定运行。
该项目能够迅速转化,源于良好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2021年,安徽确定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内的5所高校开展赋权改革,让科研人员能够自主组建团队、成立公司,成果在安徽省内转化产生的收益,其80%都将奖励给技术团队成员。李鲲团队也成立了合肥中科上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效促进项目的产业化。
数据显示,绿色新能源等“双碳”相关产业专利转化尤为活跃,2021年,其转让许可次数增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有力促进了低碳转型发展。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到2.7万次,同比增长33.4%,其中30%的专利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高价值专利转化的“源头活水”。
运营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促进和规范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以转化实施为目标的知识产权运营导向,并以此为主线,从制度激励、融资支撑、科学评估以及环境营造等方面提供了系统指导。
“在市场化运营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财政部陆续开展了运营平台建设、机构培育、基金引导和重点城市建设等工作,带动全国知识产权运营业态蓬勃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表示。
就在前不久,针对航空产业和“碳中和”产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相继获得支持建设。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支持建设33个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心),这些运营平台(中心)将紧密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着力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区域层面,自2017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四批支持了37个重点城市系统推进运营体系建设。2021年,37个重点城市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次数达到28.3万次,同比增长24.2%,增速超过全国水平4.5个百分点,发挥了明显的引领带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多项工作得到完善,如推动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研制专利评估指引国家标准,持续发布备案合同的专利许可费率统计数据,促进形成知识产权交易价格发现机制。联合财政部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先后支持16个成效突出的省份,推动高校院所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化实施。随着我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不断深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活力将被进一步激发,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实现。(记者:吴珂 通讯员:饶波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