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难题?
摘要: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实施,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将面临最高300万元的罚款,这标志着我国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实施,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将面临最高300万元的罚款,这标志着我国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如何保护商业秘密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商业秘密网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创始人、商业秘密保护专家孙佳恩,以期揭开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神秘面纱。
结合实践有效保护
当前,同行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商业秘密已成为“没有硝烟的战争”。“企业提交专利申请之前怎样保护技术秘密?拿什么保护工艺流程、核心诀窍、产品配方、电子数据?创新成果的完整保护应当是商业秘密保护与专利权保护相结合。随着近年来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商业秘密保护规则也日益受到业界关注。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后,相信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重视商业秘密保护。”孙佳恩告诉记者。
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实践出发,孙佳恩认为,创新成果泄密、技术秘密泄露、竞争对手窃密、随意跳槽侵权、电子数据泄露、图纸模具克隆、采购供应被侵、经营秘密披露、财务查账要挟等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等高危风险,时刻危胁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哪里有研发,哪里就有泄密与窃密,尤其是有些竞争对手会采取贿赂员工、收买员工、引诱跳槽、委派间谍、长期潜伏等违法手段,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被侵犯造成的各种损失,已经超越一场大火,国内外众多企业家深有感触,普遍感到担忧、烦恼、困惑、无奈……”孙佳恩表示。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这对遏制和打击正常离职带走商业秘密自营或在同行中披露、使用行为、猎头引诱跳槽后的侵权行为以及随意跳槽侵权行为,意义重大。孙佳恩表示:“此次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后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将罚款10万元以上,最高罚款300万元,能够明令禁止侵权行为,震慑违法犯罪人员,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孙佳恩建议,中国企业无论大小,都应重视商业秘密保护。在发展中,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在实践中,企业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严防涉嫌商业秘密侵权的行为。据介绍,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和企业实践,孙佳恩创立的商业秘密网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现已在高新技术企业、外贸企业、外资企业中广泛应用,从事前防护、事中控制、事后维权等方面帮助企业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系统基础建设,从而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智慧财产。
解决企业保护瓶颈
举证难、取证难、侵权隐蔽、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等瓶颈历来较难克服。孙佳恩表示:“权利人一旦出现商业秘密被侵犯的状况,将会造成研发经费难以收回、产品利润持续减少、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内部人员出现效仿、优秀人才逐渐流失等问题。”
孙佳恩举例说,宁波一高新技术企业高管黄某在离职后成立同行公司,违反保密规定,利用职务便利把技术秘密与客户资料带走,并制售相同产品低价竞争,商业秘密网专业团队在接到权利人委托进行调查取证并会同企业举报后,提请工商部门对黄某及其公司进行立案查处。黄某在接到工商部门处罚和商业秘密权利人通知的情况下,仍然继续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后经公安侦查,被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400万元。
“从该案可以看出,商业秘密权利人因他人侵权行为造成的产品降价、办案律师费、司法鉴定费、评估费、差旅费用、合理费用等各种损失难以挽回,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赋予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300万元以下的赔偿,与商标法的裁判权相吻合,有利于法院保护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打击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类似上述案件,在新法实施后,企业能够依法获得法院作出更高的赔偿支持。”孙佳恩如是说。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经济发展。我国鼓励经营者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倡导员工履行保密义务,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新法规定最高罚款300万元,对于当事人来说能够起到严厉警示作用,只有严厉打击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才能营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稳健发展。”孙佳恩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保护商业秘密就是保护科技创新,其创立的保护平台将充分发挥社会共治作用,积极承担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战略联盟商业秘密保护分支机构的职责,以打造杭州、中关村两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园区为契机,专注商业秘密保护,为国内外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提供专业化、管家式服务,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记者:李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