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IPR首页
Allied Security Trust联盟成立
发布时间:2010-07-05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

 

  2008年,Allied Security Trust联盟建立,目的是在联盟内购买更多的专利,再授权给联盟成员,以抵制专利投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一联盟与RPX的运营方式基本相同。目前该联盟共有18家会员企业,包括Avaya 、Ericsson 、HP、 IBM 、Intel 、Motorola 、Philips 、Research in Motion 、Verizon 。联盟希望购买的专利涉及的领域包括计算机、软件、电信、网络等。

  

  【相关阅读】:专利流氓克星,科技巨头共组AST联盟启示(资料来源:科技产业资讯室)

  

  新闻:(2008年7月4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科技巨头连手避免专利诉讼)几家科技巨头正携手应对专利侵权诉讼。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公司计划买断关键的知识产权,防止专利落入可能于己不利的他人之手。这些人士表示,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谷歌(Google Inc.)、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 Inc.)、爱立信(L.M. Ericsson Telephone Co.)、惠普(Hewlett-Packard Co.)等公司已经组建了一个叫做Allied Security Trust(简称AST)的组织。

  图一、Allied Security Trust(AST联盟)专利收购与授权营运模式

  评析:

  

  如果来对台湾科技产业作一个调查,调查企业法务长最头痛的事,我想专利流氓(Patent Troll)的骚扰绝对可以排上前几名,特别是那些有头有脸(Acer、ASUS与HTC)的国际品牌。这些专利流氓先收购他方专利,来源包括独立发明人、破产公司或是学研界研发成果等,之后藉由控告大厂侵权,获取损害赔偿金或专利授权金。专利流氓不仅是新兴产业,连其营运模式几乎也都标准化,见【专利流氓商业模式与鸿海、群创遭Mondis勒索观察】一文讨论。

  

  近期,科技大厂终于忍不住了,希望藉由创新模式反击专利流氓。

  

  根据华尔街日报指出,科技巨头包括Verizon、Google、Cisco、Ericsson与HP等成立了一个称为AST联盟(Allied Security Trust)的专利收购组织。这组织由前IBM之IP部门副总裁Brian Hinman担任首席执行长,而加入AST的代价是25万美金入会费,外加500万美元用于收购对此组织有威胁之专利。

  

  依新闻说明,我们推估AST营运模式(如图一),步骤有三:

  

  收购具有威胁性之专利,专利来源可能为学校、研究机构、独立发明人与破产公司等;

  

  非专属授权给AST会员;

  

  将已授权出之专利再出售给另一公司,自己本身不拥有该专利。换言之,AST自己将不会维护所收购之专利,有点像信托或保险模式,加入该联盟就像买保险,减少被告机会(适度控制风险)。

  

  若进一步观察AST营运模式,我们认为优点有五:

  

  AST本身不拥有专利,而是透过购买专利、非专属授权给会员、再卖出模式,因此可降低专利持有成本;

  

  AST可经由买卖,让原本具有专利之独立发明人和学研机构兑现,藉由取得下一阶段研发资金,活络创新研发循环;

  

  参与AST成员不会被专利流氓无端骚扰,因为部分专利已被AST购买;

  

  售予给另一公司之专利,该公司应可进行后续应用(使用或授权等),只是不能告AST会员罢了;

  

  AST团队可当成专利质量的控管者,提升专利价值与防御功能。

  

  上述AST创新模式给我们一些启示及建议:

  

  既然台湾厂商专利多为防御,可思考建立此共同防卫机制;

  

  可思考由工研院技转中心在台湾启动另一类似AST联盟(推荐技转中心原因可参考【宏碁以战逼和策略奏效,工研院专利记上一功】一文所讨论工研院技转中心绩效);

  

  政府可藉由科技预算给予技转中心经费,并委请该单位担任召集人与联盟规划人;

  

  邀集台湾厂商加入,收取入会费与基本收购其它专利费用;

  

  收购专利标的,可先考虑台湾各界在美国所申请的专利为优先,因为每年台湾在美国申请数量众多,但是使用极少之专利;

  

  藉由运作过程,适度检讨与管控台湾中小企业与学界专利质量。




京ICP备05065668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05号
Copyright 2013 CNIPR.com ©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